在读中学的时候,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老师讲的东西,觉得重要的地方就记下来。以后慢慢整理,知识就能慢慢系统化,高考完了以后,欣赏着精华一般的,像初回限定版一样的厚厚一叠笔记,心中真是无限感慨啊。
而在这之前,没有经验的时候,我就把重点全划在书上,这样倒是省事了,可是科目一多,就麻烦了,教科书上一堆笔记,试卷上一堆笔记,乱七八糟,最后复习的时候崩溃放弃。我其实是在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才意识到笔记的重要性的。
今天我们获取信息,大多都靠网络这个好东西了。可是相对于更新速度很慢的纸质媒介而言,网络是在太灵巧,太瞬息万变了,如果一个人上网的目的不是为了偷菜,而是真想在上网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知识的话,相信各种BBS,网站,Blog爆炸的信息的确是会让人崩溃的。
所以使用更好的管理模式是很有必要的。知识虽然爆炸了,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时间,很多管理办法出现了。比如:
1. 看到好东西,甩到收藏夹。
说实话我干这个已经2年了。可是每当我翻开我的收藏夹发现里面有一堆乱七八糟的链接,而且有不少链接已经实效的时候,我就彻底放弃整理收藏夹了。所以,这种方法在我看来,效率非常低下。你无法保证你收藏的页面永远不失效,就算它永远不失效,如果要找这些内容,你还得打开这个页面才能看到。估计若干个星期后,你已经忘记了收藏夹的标题和你想要的页面的内容究竟有什么联系了。
2.保存为记事本。
看到好东西,Ctrl+C,然后以超越Moon的RPM 在键盘上Win+R,输入Notepad,回车,Ctrl+V,Ctrl+S,Alt+F4。多么华丽的操作啊。可是当保存的量特别大,而你要找东西的时候,你只得非常麻烦一个一个打开看,费时又费力。这样,建立一个文件夹,不同的主题类型放在不同的目录,这样似乎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要查阅具体内容的时候,还是费时费力。比较落后的操作系统中,是不支持直接搜索文本文档或者Office文档、PDF文档的内容的。就算你使用Vista或者Win7,他们支持全文索引,各种信息分散到不同的地方,管理、编辑、整理起来也非常困难。
3.这是我的办法。
其实很早就出现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了,他们效仿了纸质时代的管理方法,把重要信息全部记在一个“笔记本”里面,分类管理,整理,编辑,查阅都很方便,这便是传说中的——“笔记软件”。
笔记软件真的有很多,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管理特色,详情都不用我说,早就有人研究透了,比如:
寻找最好的笔记软件:三强篇(EverNote、Mybase、Surfulater)
但是我要找的都不是这些。我说的笔记软件是大名鼎鼎的微软推出的、隶属于Office套件之一的笔记软件:Onenote。
Evernote估计很出名了,不过我觉得功能上还是弱了一点,毕竟我要让一个软件来接管这样伟大的任务,软件功能不强大怎么行?Onenote自然不必多说,微软开发,功能上以后只会进步,不会退步,而且现在的Onenote 2007 已经相当成熟,完全可以运用它驾驭各种复杂的笔记需求。
Onenote的管理思路几乎和纸质笔记本如出一辙:你可以创建一个个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中又可以创建一个一个的标签,就像活页笔记的分割标签一样,每个标签下又可以创建很多页面。Onenote提供了很多笔记模板,旨在帮助使用者建立良好的管理习惯,如果习惯好,久而久之,笔记本就会井井有条。不仅是在分类上效仿纸质笔记本,Onenote几乎就真是一张“纸”:想写就写,想画就画,不遵循传统的字处理软件的换行等约束,对文字、图片,甚至是声音等元素的支持都非常好,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啊。
Onenote还继承了Word和Excel的一些优秀特性,比如创建表格,输入数学表达式自动计算,插入日期时间等。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的,比如界面上还停留在2003的界面,不像07的其他组件一样简洁大方;此外,不支持一个关键要素:Tag。
接触Onenote是我在使用Windows 7的时候,那时候我把混乱的Firefox书签全部整理了一次,把电脑里面零零散散的笔记全部整理到了Onenote里面,现在看到好东西,现在Firefox里面选中,直接右键就可以发送到Onenote里面了。(需要一个Clip to onenote 的扩展)。以后电脑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查阅东西也非常方便,此外,Windows 7还能全文索引Onenote里面的文字,也就是说在开始菜单里面也能搜索Onenote里面的内容。微软的东西,优势就在这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