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是衡量飞行器飞行状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因此只有深刻理解飞机的速度概念,才有可能正确操控飞机。然而飞机作为一种非常高级和复杂的机械,对于“速度”这一概念的解释绝对不像汽车那么简单。计算飞机速度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条件,飞行员所需要参考的速度也不尽相同。下面我就简单对飞行器使用的各种速度做一下解释。

注:以下内容部分译自维基百科

1.Indicated airspeed(指示空速)

Indicated airspeed(IAS),中文名“指示空速”,是直接从飞行器空速表上读出的速度(空速表是连接到皮托管与静压系统的仪器)。IAS与CAS(calibrated airspeed,校正空速)很相近,但是IAS数值包含了飞行器的仪表误差与姿态误差。

飞机的指示空速通常缩写为KIAS(意为Knots-Indicated Air Speed)。

IAS与V速度

除非飞机是处于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压条件 (15°C, 1013 hPa, 湿度0%)并且无风的环境下,否则IAS对于衡量飞机相对于地面运动的速度而言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然而由于气压和空气密度影响着IAS/TAS和飞机的飞机的气动性能,IAS和CAS对于操纵飞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数据,所以V速度的单位通常是IAS。

在无液气压计里,IAS随着气压的升高而降低。这一现象告诉我们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IAS会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译者注:高度越低,气压越低)基于这个原因,飞机的操作手册上,通常给出了在不同高度条件下的VNE,高度升高,VNE随之降低,如下表所示:

Diving below m.p.h IAS
30,000 ft 370
25,000 ft 410
20,000 ft 450
10,000 ft 540

IAS与导航

在导航时,IAS需要换算为GS(Ground Speed,地速),以下是换算步骤:
  • 将IAS修正为CAS,使用飞机专用的校正表;
  • 将CAS换算为EAS(equivalent airspeed),扣除压缩效应带来的误差,在低速或低高度时非必须;
  • 将EAS换算为TAS(True airspeed,真空速),扣除不同高度下由于Density Altitude(指校正为非标准温度下的气压高度)造成的误差;
  • 再将TAS换算为GS,扣除风带来的误差。
随着GPS和其他高级导航装置的出现,飞行员可以直接从装置上读出地速,这种复杂的计算也就显得很不必要了。 原文:http://en.wikipedia.org/wiki/Indicated_airspeed

2.True airspeed(真空速)

真空速是飞机相对于空气分子移动的速度,也就是飞机速度和空气速度的矢量差。在无风和平飞的条件下,真空速与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相等。在有风的条件下,风的计算被用于推算风速以便从真空速中计算出地速,以及校正航向以用于维持特定的航迹。

飞机在从空速表上读出指示空速。在不同的空气密度下,指示空速与真空速是不同的。温度、湿度和高度都会对空气密度造成影响。操纵飞机时,失速速度、襟翼收放、起落架收放等限制速度都以KIAS为单位。然而,通过罗盘测航方式进行的精确导航(不需要长时间以地面为参考)需要经过扣除风带来的误差后的真空速。 原文:http://en.wikipedia.org/wiki/True_airspeed

3.Ground speed(地速)

地速是飞机相对于地面移动的速度。可以认为地速是真空速和当前风和气象条件的总合。逆风会降低地速,而顺风则会增加地速。其他角度的风会像侧风一样带来逆风或顺风的效果。从飞机的仪表上并不能直接看出当前的地速,因为空速表只能显示飞机在气团中移动的速度,由于风的作用,气团——作为空速的参照物,也可能在地面上空运动。因而需要一些额外的途径来显示飞机相对于地面上空的位置,才能测定地速。这些途径式可能是通过地标、无线电定位台、惯导或GPS来计算。当没有高级计算技术时,飞行员常用E6B飞行计算机计算地速。 原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ound_speed

4.Mach number (马赫数)

马赫数(Mach number,读作: [mæk], [mɑːk])是一种相对速度。它被定义为物体在流体介质中运动的速度,与在该介质中的音速的比值:

vo/vs
其中 vo 是物体与流体介质的相对速度; vs 是该介质中的音速。

换言之,就是指飞机速度除以音速。

马赫数一般用于物体在流体中高速运动的情况。因为它是两种速度的比值,因此马赫数是一种无量纲的量。在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马赫数1相当于340.3 m·s−1 (1,225 km·h−1 或 761.2 mph) 。马赫数不是一个常量,它取决于温度。

音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物体在马赫数1运动时的实际速度取决于流体周围的温度。马赫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马赫数能近似地反映出流体介质的性质。飞机在海平面高度以马赫数1巡航时会比在11,000米的高空 (36,000 ft)以Ma1巡航激起更大的激波。

高速飞行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 音速:Ma=1
  • 亚音速:Ma< 1
  • 近音速:0.8 < Ma< 1.2
  • 超音速:1.2 < Ma < 5
  • 高超音速:Ma > 5
飞机接近音速飞行时,飞机周围的气流可以分为亚音速和超音速部分。当Ma>1的部分在物体周围出现时,物体就进入接近音速的状态。如果这是飞机的机翼,那么它通常发生在机翼上端。仅在普通的震波下,超音速部分气流就会减速到亚音速,这通常发生在机翼后缘的前方。(如下图)

随着速度的增加,Ma>1的部分就会往机翼前缘和后缘部分增加。随着速度达到和超过Ma1,普通的冲击波后移至机翼后缘,并且变成一股微弱的斜波,气流在震波中减速,但经减速后仍是超音速,而一股新的震波会在物体前方出现,原先亚音速气流部分区域会缩减到机翼前缘。(如下图)

Transsonic_flow_over_airfoil_1

 

当飞机速度超过Mach1(也就是音障)一股不同于先前的巨大压会出现在飞机前方。这种突然的压力被称为激波(shock wave),它分别向后方和外方呈锥形扩散(故称为马赫锥),这种激波造成了引爆,也就是在高速飞行的飞机前面听到的那种爆音。飞机里面的人不会听到这个声音。速度越高,马赫锥就越细,当Ma=1时它根本不像是一个锥,反而更像一加苗条而有凹陷的飞机。

完全进入超音速后,激波会变成锥形,并且周围的气流也会全部进入超音速状态。但是对于头部比较钝的物体,在其头部与激波之间会有一小鼓亚音速气流。对于头部较尖的物体,在其头部与激波之间则不会有气流(因为激波就在头部产生)。

随着马赫数的增加,激波与马赫锥的强度的增加会显得越来越不明显。气流穿过激波时,它的速度会降低,但是其温度、压力、密度都会升高。激波越强,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当马赫数足够高时,气流的温度会升得很高,气体会在激波后分解、电离,这种气流被称为高超音速。

显而易见,任何物体在高超音速飞行时其头部的激波后方都会产生超高温气流, 因此选择抗热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原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ch_number

总结

指示空速、真空速、地速、马赫数是计量飞行器速度的重要物理量。当然,计算飞行器速度的物理量绝不仅仅是以上4种,CAS、EAS等物理量由于使用频率不高,重要性不如这几种物理量强,因此本文就不再赘述。

简单说来,IAS直接反映一架飞机的气动性能。飞机与大气分子相撞而产生升力,而指示空速最能反映这种相撞的剧烈程度,因而关于气动方面的操作,其物理量都是指示空速。GS通常用于飞机导航。前面已经很清楚地指出,指示空速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马赫数也会由于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这两个量都不是常量。因此飞机到底能在地球上飞多块,是由地速决定的。马赫数通常用于高速飞行。现代大型民航客机通常在10000米以上的高空作亚音速巡航,在这种高度,飞机的速度从理论上来说很容易达到M1,但是由此带来的激波阻力很有可能给飞机带来致命损害。因此高空巡航的速度单位是马赫,这样飞行员就能清楚知道当前速度与音速的比值,避免飞行速度超过设定的上限。TAS通常被换算成地速,以用于导航。

Update(2007-8-1):本文翻译部分来自Wikipedia.org,并以GFDL授权,并已贡献至中文维基百科。